液壓重型動力觸探儀是一種專門用于地質勘探和土工試驗的重要儀器。利用液壓傳動系統提供動力,通過觸探探頭對地基土進行錘擊測試的設備。它主要用于檢測地基承載力、土層厚度、組成以及障礙物(如石頭、鋼筋等)的存在情況,為土工工程的勘察與設計提供準確數據支持。
液壓重型動力觸探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液壓系統控制穿心錘自由下落,對觸探探頭產生錘擊力。錘擊力的大小和頻率可以通過液壓系統進行調整。觸探探頭在錘擊作用下將能量傳遞給土壤,根據土壤對錘擊能量的響應(如錘擊數、貫入深度等),可以評估土壤的密實度和承載力。
一、設備檢查與調試
主體結構完整性檢查
探桿:檢查探桿是否筆直,無彎曲、裂紋或嚴重磨損。探桿連接處需螺紋完好,確保能緊密咬合,防止錘擊時脫落。
穿心錘:確認穿心錘質量為63.5kg(允許誤差±10g),錘體表面無裂紋或變形,錘座與探桿接觸面平整。
液壓系統:檢查液壓油位是否在油標刻度范圍內,油管連接是否牢固,無泄漏現象。啟動液壓泵,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穩定在額定壓力(通常為10-15MPa)。
自動脫鉤裝置:測試脫鉤機構靈活性,確保錘擊后能自動釋放穿心錘,避免卡錘。
輔助工具準備
準備備用探桿(至少2根)、潤滑油(如黃油)、扳手、水平儀、記錄表格、安全帽、反光背心等。
若檢測深度較大(如超過10米),需準備導向架或支架,確保探桿垂直貫入。
二、場地準備
清理作業面
移除檢測區域內的石塊、樹根、建筑垃圾等障礙物,確保地面平整。
若場地為軟土或回填土,需預先夯實或鋪設鋼板(厚度≥10mm),防止設備下沉或傾斜。
確定檢測點位
根據設計圖紙或規范要求,用白灰或標記樁標出檢測點位,點位間距需符合規范(如建筑地基檢測間距為1.5-2.0米)。
避開地下管線、電纜等隱蔽設施,可通過地質雷達或人工探挖確認。
環境安全評估
檢查作業區域上方有無高壓線、樹枝等障礙物,確保設備操作空間充足。
設置警戒線或警示標志,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
三、人員培訓與安全防護
操作人員培訓
操作人員需熟悉設備結構、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掌握液壓系統控制、錘擊節奏調節等技能。
模擬演練緊急情況處理(如卡錘、探桿斷裂),確保能快速響應。
安全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所有作業人員佩戴安全帽、防滑鞋、防塵口罩,必要時配備護目鏡和耳塞。
設備防護:在探桿頂部安裝防濺罩,防止錘擊時土屑飛濺傷人。
應急準備:現場配備滅火器、急救箱,并明確緊急撤離路線。
四、校準與試運行
設備校準
水平校準:將設備放置在檢測點位,用水平儀調整底座,確保探桿垂直度偏差≤2%。
落距校準:用卷尺測量穿心錘自由落體高度,確保為760mm±2mm。
錘擊數記錄校準:在軟土或標準砂樣中試打10次,記錄錘擊數與貫入深度,驗證設備讀數準確性。
試運行檢測
在正式檢測前,對s個點位進行試打,觀察設備運行是否平穩,液壓系統有無異常噪音或發熱。
若試打結果與預期偏差較大(如錘擊數異常高或低),需重新檢查設備或調整參數。
五、數據記錄準備
記錄表格設計
制定標準化記錄表格,包含檢測日期、點位編號、地層描述、錘擊數(N值)、貫入深度、異常情況等字段。
配備電子記錄設備(如平板電腦),實現數據實時錄入與備份。
參考標準確認
根據工程類型(如建筑、公路、鐵路)選擇對應的規范(如《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JGJ 340-2015),明確N值與地基承載力的換算關系。
六、特殊環境應對準備
低溫環境
若環境溫度低于0℃,需更換低溫液壓油(如HV-46號),并預熱液壓系統至10℃以上再操作。
探桿表面涂抹防凍潤滑脂,防止凍結。
潮濕環境
在設備電氣部件(如控制箱)外包裹防水膜,防止短路。
探桿連接處涂抹防水密封膠,避免雨水滲入。
松軟地層
預先在檢測點位鉆孔(直徑≥100mm,深度≥1米),減少錘擊阻力。
采用分段貫入法,每貫入1米暫停檢查探桿垂直度。
